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頂燈怎么選呢?其實根本沒必要到處找資料學習選購方法,國標早就給了我們答案
按照標準里的要求,我總結出了頂燈選購的7個金指標。
俗稱就是“亮度”,但這項參數(shù)使亮度可以被文字描述出來。標準中的要求是:每平米不低于300流明——15平米的臥室,就需要4500流明。
LED燈還有一項參數(shù)叫“功率”,可以對照光通量進行參考:光通量相同的前提下,功率越低就越省電。效率低下的LED燈,每瓦只有20流明;高銷量的燈,每瓦能產生近200流明。
這個參數(shù)很好理解,就是均勻度嘛:有的燈打開以后光線很不均勻,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。在房間里走來走去,眼睛感受到的就是“忽明忽暗”。
所以標準中規(guī)定,照度均勻度不能低于0.8——對于燈具來說,均勻度最高是1,越接近1越好。
影響燈具照度均勻度的因素除了燈珠本身的質量以外,還和燈罩有關。燈罩表面坑坑洼洼,發(fā)出來的光一定不會均勻。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下圖中這種水晶燈,不均勻到都產生了光斑
色溫越高就越白,越低就越黃。標準里規(guī)定的色溫是3300K~5500K,我問了幾個做過學校照明項目的朋友,他們都說學校里的燈光色溫一般是5000K左右。
色溫不能太高,會讓人覺得刺眼——很驚訝對不對?不是太亮才會刺眼,色溫太高也會刺眼。也不能太低,暖黃色會讓人昏昏欲睡。
對于家庭用戶來說,色溫要合理使用。“昏昏欲睡”對于教室里的學生來說不是好事,對于睡不著覺的人來說卻并非壞事。
.04顯色指數(shù)
我們在商場里買衣服的時候,常常感覺看不清衣服到底是什么顏色。難道商場里的燈還不夠亮嗎?這其實是燈具的顯色指數(shù)不夠!
標準中規(guī)定,教室里的燈光,顯色指數(shù)不能低于90。
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,越看不清就會越使勁看,時間久了就會眼疲勞。所以越是色彩鮮艷的房間,顯色指數(shù)就要越高。最高100,越高越好。
光的三原色是紅、綠、藍,三種顏色加在一起就是白光。所以“藍光”是可見光的一部分,不能也無法缺失,正經的藍光對眼睛也沒有影響。
我們口語中的“藍光傷眼”,指的是波長在415nm~455nm之間的藍光,又叫“有害藍光”。LED燈可以產生有害藍光,也可以不產生,主要看生產工藝。
正午的太陽,夜間會車時對向車開啟的遠光燈——盯著它們看,是什么感覺?不僅僅是刺眼,而是整個腦仁都在疼,感覺眼底很疲勞對不對?
這種感覺就是眩光,燈雖然不會產生這么強烈的眩光,但也會讓人感到難受。
有很多方法可以消除眩光,比如把燈珠裝在側面,把面罩做成多種材料折射的等等。選購時可以關注一個參數(shù):眩光UGR,不超過19就不會讓人感覺難受。
或者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判斷燈具的眩光情況:直接盯著打開的燈,感覺到任何頭部、眼部的不適,就是有眩光。盯多久都不難受,就是絕對的安全。
我們家里的燈一直在閃,你信嗎?別說了,我知道你不信——那是因為人眼太精密了,把閃爍給忽略掉了。打開手機攝像模式,調整到60幀拍攝視頻就看出來了
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提高閃爍頻率,閃到讓人眼看不出來也感受不到。這就叫“無可視頻閃”:
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卻很復雜。頻閃除了與燈具質量有關以外,還和家里的電路問題有關。
好在現(xiàn)在的燈具幾乎都能消除可視頻閃,只要認準大品牌,就不會出錯。